疥疮结节图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山海经揭秘之丑萌丑萌的美人鱼
TUhjnbcbe - 2023/5/16 20:28:00

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山海经·西山经》

对于人鱼,我们并不陌生,在很多的影视剧和童话故事中经常会出现人鱼的身影,他们往往会和爱情故事有关,或凄美感人,或天真烂漫,那些形象几乎都已成为了经典,甚至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记得徐怀钰在《天地传说之鱼美人》中饰演的鲤鱼精小莲,那古灵精怪又单纯善良的模样;记得韩剧《蓝色大海的传说》中,化身最后一条美人鱼的全智贤是怎样的可爱和纯真;记得童话故事《美人鱼》里,小美人鱼为了心爱之人所忍受的疼痛和化为泡沫的悲伤;记得周星驰电影《美人鱼》里,那个原本想要复仇,却陷入一场纯纯的爱恋之中的小美人鱼珊珊……

但是提起人鱼,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西方的美人鱼形象,其实,人鱼的形象以及相关的记载,在我国古籍中也并不罕见,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山海经》,而世界上最早记载美人鱼的古籍,正是我国的上古神话经典《山海经》,甚至比希腊神话中的美人鱼更为古老,更为久远,而且在《山海经》中记载的70多种异兽中,光鱼类就有四五十种,而跟“人鱼”相关的“怪鱼”就包括鲵鱼、赤鱬鱼、陵鱼、人鱼、氐人、互人、鲛人、鱼妇等等多种多样。

在《山海经》中记载的这些人鱼的形象,与西方的美人鱼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他们很大一部分,其实并说不上“美”,相反,大多是长得丑萌丑萌的。这些丑萌丑萌的人鱼们到底长什么样子?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吧:

一、赤鱬

《山海经》中最早关于人鱼的记载是《南山经》里的赤鱬:“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赤鱬在《山海经》种并不仅仅出现那一次,后面的《北次三经》的人鱼、《中次七经》之缔鱼、《海外西经》之龙鱼、《海内北经》的陵鱼等其实都是指赤鱬。

青丘这个地方,我们都知道是九尾狐的故乡,其实也是赤鱬的老家,这种异兽十分稀有,形状像鱼,面目像人,叫声像鸳鸯,关键是,这个赤鱬可是有着美容养颜之功效,吃了它可以让人不生疥疮,皮肤细腻红润有光泽!不仅如此,赤鱬的味道还极其鲜美,但是他们非常善于隐匿,且智商极高,常常隐藏在沼泽之中,实在难以捕捉。

对于此,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曾经有一个皇帝,听说赤鱬鲜美异常,想想都快要垂涎三尺,于是派出了一支2万人的大*去捕捉赤鱬。大*来到赤鱬居住的沼泽旁,眼瞧着那些看起来没有丝毫反抗之力的赤鱬就要落网,却没成想反倒掉入了这群“丑鱼”的陷阱之中。

赤鱬在深不见底的沼泽之中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置于沼泽之上,将沼泽遮住不被*队看见,网上面用水草覆盖,让*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慢慢地深入沼泽之中,然后等他们行至中央的时候,赤鱬们咬破大网,让*队陷入沼泽深远,全*覆没。

二、陵鱼

在《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有云:“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

根据这个描述我们不难看出,这个陵鱼长着一副人的面孔和鱼的身体,生活在大海之中。但是它和我们认知中的人鱼不太一样的是,陵鱼不仅有手,还有脚。

其实,陵鱼正是后来人们所熟悉的东海美人鱼的原本形态,在明刊本蒋应稿的《山海经绘图全像》、清刊本吴任臣的《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和清刊本汪笺的《山海经存》中记载着很多关于陵鱼的图像描绘,陵鱼比起赤鱬来,其形象更接近于人类,他们的双脚甚至可以站立和行走,说白了,陵鱼是个两栖动物。

有传闻说,陵鱼乃是远古美人鱼,他们本性极其凶恶,同时拥有非常强大的变幻之力,经常幻化为美女引诱人类,然后利用人类体内的灵气精元精华。

后来,在清代的神话小说中,陵鱼又常常被描述为美人鱼的形象,生活在高丽北部的沿海地区,但是没有多大变化的是,这时候的陵鱼依然经常在荒僻的沙滩上诱惑过往男子。

所以,这陵鱼到底有多美呢?请看下图,不要眨眼: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三、氐人

在《山海经·海内南经》这样记载道:“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氐人在形象上是和我们熟悉的美人鱼最为想象的一种,传说中他们是炎帝的后裔,氐人国居住在神树建木的附近,并且通过建木来到了人间,按现代的地理位置来说,大约是在四川地区。直到现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白马族的族属研究中,还有“氐人说”一种,也就是说他们是氐人的后代。

传说中,氐人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能力——上天!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氐人上天的秘密就来自于我们上文中提到的建木。

《吕氏春秋》中有记载:“白民国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都广之野,天地之中也。”《淮南子·墬形训》也记载道:“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

由此可见,建木是一种神木,根据《吕氏春秋》中的说法来看,它是一棵“无影树”,日照月映不生影像,风吹雨打不生声响;再从《淮南子·墬形训》来说,这建木其实就是人间通往天庭的天梯啊。

而对于“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这句话,两晋时期的著名风水大师郭璞认为,“其为”两个字的意思指的是:“尽胸以上人、胸以下鱼也。”

同时,在明刊本蒋应镐《山海经与绘全像》、清刊本吴任臣的《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和清刊本汪绂的《山海经存》中的描绘中,氐人上半身是人,下半生长着鱼尾,光头,耳朵呈鱼鳍的形状,虽然是和美人鱼形象最为接近,可着实不怎么美观。

四、鱼妇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记载曰:“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厉害不厉害!“颛顼死即复苏”,它有死后复活的神力啊!

鱼妇是颛顼所幻化而成的一种鱼,传说是在颛顼死后,大海之上风起云涌之时,有一条大蛇趁势而出,准备化身为鱼,正在这时候,已经死去的颛顼便趁着蛇即将变成鱼而未定型的时候,托体到鱼的躯体中,因此死而复生,成为了半人半鱼的异兽,名唤“鱼妇”。

鱼妇是美人鱼的形象,与颛顼似乎并不想象,不过这之中体现着古人对身为五帝之一、*帝后代颛顼的崇拜和敬仰之情。

说起来,鱼妇和我们上文中提到的氐人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他们也与四川有着一些关联。有学者认为,鱼妇就是“鱼凫”,《海内南经》中有个说法是“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四川当时存在着一个以蛇为图腾的部落,而颛顼打败这个部落,占据了巴蜀之地,然后“蛇乃化为鱼”,巴蜀进入了鱼凫的时代。

而鱼妇这种死而复生的神力也是让后人产生了迷之向往,有些人认为人死了以后是可以像颛顼一样复活的,进而对灵*的复生产生着渴望,在考古发掘的永城汉梁王墓室的壁画上,就刻画着一个鱼妇的图像。

五、鲛人

说起鲛人,可以说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了,因为不仅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在其他的古籍中也有很多相关描述,甚至在现代的很多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依然不乏鲛人的故事,鲛人的形象已经被刻画的日渐丰满,几乎成了我国神话故事中美人鱼的代表。

在干宝的《搜神记》有这样一句描写:“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可见,鲛人擅长纺织,并且在传说中,鲛人可以制出龙绡,那是一种极薄的丝绸,轻而韧,表面非常光滑,更神奇的是可以入水不湿。他们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化作一颗一颗的珍珠,这便是唐诗人李商隐的名作《锦瑟》中所运用的那个“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典故。还有一个传说,鲛人的油是非常容易燃烧的,且一滴就可以燃烧数日,更有甚者说可以万年不息,所以据说秦始皇陵墓之中就有用鲛人油做燃料的长明灯。

在后世之中,很多诗词歌赋和神话故事多会将鲛人的形象与情深意重联系在一起,并且落泪成珠的传说也经常被引用到文学作品之中,譬如陆游在《钗头凤》中所写的那句“春如旧,人空瘦,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一句“鲛绡透”便传达出无限的哀婉与凄凉,原本无法被水打湿的龙绡,竟然被眼泪湿透,尽显悲凉与无奈。

除了《山海经》和《搜神记》之中,还有很多关于鲛人的记载:

郭宪《别国洞冥记》中有说:“味勒国在日南,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宫,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左思《吴都赋》注:“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注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南朝梁人任昉的《述异记》中云:“鲛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有龙绡宫,泉先织纱,其价百余金。”……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鲛人之美大多是以女子形象出现的,譬如《太平广记》这样描写道:“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可见,鲛人女子肤白貌美,发如海藻,并且眉眼之间自有风情万种。

鲛人重情,不似上面提到的陵鱼那般,会化作美貌少女来诱惑男子,千百年来,他们的样貌虽然几经变化,也有产生过各种各样的故事,但是其情深义重的品性却一直是故事的主题,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的鲛人一族大多纯真善良,演绎着很多哀婉动人的故事。

其实无论是《山海经》中的人鱼,还是来自西方的人鱼,他们的故事总是让人们心驰神往,甚至时至今日都经常会有新闻爆出在某地疑似发现人鱼的踪迹,人们对于传说中和未知的事物总会心生好奇,再加上各种作品中的精彩演绎,人鱼的形象也越来越丰富,那么你心目中的人鱼,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海经揭秘之丑萌丑萌的美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