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讲了春秋战国时期五大刺客中的三个,今天我们来讲剩下的两个。
豫让,吞炭涂漆刺杀赵襄子
三家分晋,智氏族长智伯被赵襄子所杀,并用其头骨做成酒杯。这跟伍子胥的复仇史类似,伍子胥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时,仇人楚平王已死多年,他的恨意无法消除,愣是把楚平王的尸体从坟里扒出来抽了00鞭,才解了心头之恨。
豫让原是智氏的家臣,面对赵襄子对主公的如此侮辱,誓报此仇。可一个最底层的平民,要刺杀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无疑是天方夜谭。
可他既立誓报仇,必当矢志不渝,他利用修厕所的机会进入赵襄子的宫中,怀揣匕首,潜伏在厕所,伺机行刺。
也是老天庇佑,赵襄子往厕所走时,心中忽然升出不祥之感,就将假装在修厕所的豫让捆了,搜出了他怀里的利刃。一番审问之下,得知了豫让为主报仇的忠义,竟没杀他,而是把他放了。
放虎归山的后果不是从此相安无事,而给了豫让又一次行刺的机会。
为了防止被赵襄子及其侍卫认出,豫让孤注一掷,他吞炭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嘶哑,又在身上涂满油漆,皮肤被腐蚀,生出疥疮。这副模样,连他老婆也认不出了。
他伪装成乞丐,一路沿街乞讨,打听赵襄子出行的路线,提前埋伏在一座桥下。也是赵襄子命不该绝,在他准备过桥时,马受惊不肯前行,赵襄子派手下前去查看,又一次搜出了豫让。
这一次,赵襄子有点恼了,质问他:“为何你如此执着行刺于我,你要为智伯报仇,可你之前也曾拜在范氏、中行氏门下,他们被智伯所杀,也没见你为他们报仇啊?“
豫让解释说:“范氏、中行氏待我像普通人一样,对我并没有恩,而智伯如国士般待我,我也要像国士一样报答他啊。“
赵襄子虽受感动,为了自身安危,也再不敢冒险放虎归山。生还无望,豫让恳求赵襄子脱下外衣让他刺几剑,赵襄子配合地脱了衣服,让豫让连刺三剑,豫让随即自杀身亡。
公元前45年,豫让虽舍生忘死,刺杀任务终以失败告终。司马迁感念他的侠义,将他放在刺客列传中,被后世称为第一刺客。
这也就是豫让诠释的“士为知己者死“吧!
聂*,挖眼、剖肚刺侠累
聂*之所以名垂后世,不仅因为他的侠义,还因他是个十分孝顺的人。
公元前75年,韩哀侯灭了郑国,韩国一度强盛。国相侠累和严仲子都受到哀侯器重,因为权力的争斗,两人水火不容。随着两人矛盾的深入,严仲子畏惧国相侠累权势,担心受到报复,遂逃往他国。多方游历,寻找可以为自己报仇的侠士。
到了齐国后,有人推荐了当时身为屠夫的聂*。这个聂*年轻时行侠仗义,为了躲避仇家的追杀,携母逃到轵地,做了一名屠户。
严仲子辗转找到了聂*,只说是仰慕聂*大名,并未提及报仇之事。随着交往的深入,严仲子在聂*老母生日之时,大摆酒席,为聂母祝寿,并赠聂母百镒*金。
这一次严仲子对聂*道出了自己的报仇之意,聂*以老母健在,不能以身犯险为由,拒绝了严仲子。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聂*的母亲过世。
聂*想起严仲子曾经对他的深情厚谊,决定为其报仇。他来到卫国,在濮阳找到严仲子。
对他说到:“从前娘亲在世,我要奉养她,不能为您行复仇之事。如今母亲已去,我可以为您去报仇了。“
严仲子要为他派些车马和帮手,聂*拒绝了,理由是这样不仅太过招摇不利于成事,还会连累到严仲子。
就这样聂*孤身来到韩国,去刺杀韩国的国相侠累。
国相身边自然是守卫众多,聂*一人前来,国相并没把他放在眼里。聂*举剑便刺向侠累,侍卫来不及反应,侠累躲避不及,被聂*刺死,侍卫一拥而上,聂*奋力拼杀,杀死几十人后,终因寡不敌众,自残而亡。
说到这不得不说,聂*的武功和勇敢均在其他几位刺客之上。首先他没有任何设计,没有图穷匕见,没有鱼腹藏剑,没有断臂灭亲,更没有吞炭涂漆。有的只是一腔孤勇和简单粗暴,然而他刺杀成功了,还拉了几十人陪葬。
然而他的悲壮还不仅如此,他在临死前还做了件事,这件事并不是让自己扬名立万,而是让自己籍籍无名而去,不连累亲人,更不连累恩人。
那么他做了什么呢?
报仇后,他想的并不是全身而退,而是用剑挖出自己的双眼,毁坏自己的面容,开肠破肚,惨烈而亡。弥留之际,他想的不是自己,全是以身报恩以及不连累亲人的忠义。
可他的如此行为,却激怒了韩王,他把聂*曝尸街头,重金悬赏,定要查出他的身份。
聂*有一个姐姐听说后,认为如此行事之人,很可能是自己的弟弟聂*,于是来到韩国认尸,认出是自己的弟弟后,报出了聂*的姓名,不等韩兵缉拿,便自杀死在了聂*身边,也正是因为姐姐的刚烈,聂*才得以青史留名。
聂*死后,他的故事在三晋及齐、楚、卫等国被广泛流传,并得到人们的赞叹。世人感其忠义,将其厚葬。
如今笔者身在濮阳,严仲子托聂*之旧地,仿佛可以看到聂*脸上的坚毅和凝重,一片忠心终是没有错付,杀身成仁的背后是一诺千金的信念。
古时的刺客,如今来看,有大义凛然,也有盲目愚忠,终究是时代造就。他们行义,或成功、或失败,但他们的立场,光明磊落,不掩饰志向,声誉垂于后世,也终有值得称道之处。
参考资料:《史记》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