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结节图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人鱼能治病的人面鱼
TUhjnbcbe - 2022/6/8 13:32:00
专栏作者陈列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地发现了人面鱼,从它头顶的花纹上可以辨认处眼睛、鼻子、嘴巴,看起来和人脸像极了。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空想性错视,是人类的一种脑补能力,人类演化出这种能力主要还是为了应对自己在社会生活或者避免潜在的危险,想象一下自己如果无法区分藏在密林中、暗处的脸,或者自己无法分辨自己眼前的两个人的脸到底有什么不同会是什么后果。人类大脑的这种“宁可犯错,也不放过”的辨识能力,就诞生了很多怪诞的新闻,比如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发现了人脸,天空中的云呈现出龙形,或者兰花的花蕊像是坐佛,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把插座孔当成人脸,墙上的污迹看成苍蝇等等,不过这里,我们要谈到的并不是现代社会中的这种都市传说,而是古代志怪典籍中记载的人面鱼。明清时期《山海经》插图中的赤鱬《山海经》的南山经中说有一座叫做青丘的山,它的背阴处多产一种青色颜料,山上栖息九尾狐,九尾狐的叫声就像婴儿,会吃人,但是吃了它的肉就不会被蛊惑。山上还有一种鸟,长得像斑鸠,叫做灌灌,将它的羽毛、爪子佩戴在身上,不会被被蛊惑。有一条叫做英水的河从山中流出,流入即翼之泽,泽中有很多赤鱬,它们形状像鱼但是长着人的脸,叫声和鸳鸯一样,食用它之后不会得疥疮。《山海经》中的这段记载有很多巫术痕迹,吃了什么就能够避免什么,或者佩戴什么就能够避免什么,这些都属于巫术中的禳除之术,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禳除之术,比如认为艾草晒干之后可以消*止痒,这是因为上古先民认为艾草存在超自然的能量,于是将艾草视为巫药。相比同一座山中的另外两种异兽,赤鱬的药用价值似乎太接地气了一点,当然这也是一种想当然的巫术,我们已经知道疥疮是由疥螨虫引起的,吃再多的赤鱬也不可能有什么收效。海洋文化在中国不占主流,赤鱬的传说没有能够更进一步的丰富、演化,同时中国的河流中也有太多的神祇,从上古的河伯到佛教传入之后的龙王,似乎古人们更热衷于给这些更加醒目的神怪制造新闻,而赤鱬只是长相怪异的小动物,由它而起传说似乎就没有太多了,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历史典籍的只言片语中考证出赤鱬的真实身份,而这个真实身份的线索正好就是赤鱬的巫药效用“食之不疥”。清朝初年的文士陈洪照曾经写就了一本志异游记叫做《吧游纪略》,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其国有蛇,黑质四足,形如蜥蜴,大者百余斤,食之不疥。其土人见此蛇,辄驱弄之;伺其倦,生捕之,笼以归。这里的国指的是台湾,刚好是在南方,能够对应到《山海经·南山经》的大致地理坐标。这里食之不疥、状如蜥蜴又被叫做蛇的生物到底是什么呢?应该就是鲵鱼吧。鲵鱼在古代被视为人面,所以同样食之不疥的赤鱬依然应该是一种鲵鱼。而所谓的食之不疥到底是什么原理?我们还是可以看《山海经》,因为上面除了赤鱬之外,还有可以治疗疥疮的巫药,《山海经·西山经》上说在竹山上有一种叫做*雚的草,开白色的花朵而结红色的果实,果实外表的颜色像赭石的颜色,用它洗浴就可治愈疥疮;很简单就可以发现:赤鱬是红色的,*雚果也是红色的,疥疮还是红色的。上古先民认为它们有同样的颜色,必然存在有同样的成因、联系,所以可以通过吃掉红色动物的肉或者身上洗掉红色果实的颜色,来模拟人对疥疮的制服、治愈,恐吓它、将驱赶出人体。这是基于事物现象中相似部分得出的逻辑谬误,这种思维就是巫术思维。日本福井县传说中的人鱼若狭人面鱼传说在中国只能算是稗官野史,不过在隔壁的日本,却是相当出名,归根到底,主要还是日本是海洋文化兴盛的国家,对海洋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鱼能治病的人面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