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这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流传的一句有关中药的谚语。这句话的由来,相传与东汉时的名医华佗有关。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尸骨遍野,连年欠收,民不聊生,于是乎天行疫疠,瘟病四起。有年初春,华佗收治了一位女病人。这位女病人骨瘦如柴,面似妆金,两眼杏*,腹涨呕恶,华佗知道她得的是“瘟*病”,尽心调治了月余,也不见好,反而有愈延愈重之势。华佗没有办法,只好交代她回家准备后事。没想到一年之后,华佗又碰见了她,见她的病全好了,还保养得白白胖胖的,就感觉到很奇怪。于是华佗就问她的病是谁治好的,这位女病人告诉华佗,既然神医华佗都没有办法能治好她的病,她就没有再去找其他的医生了,也没有吃什么药。华佗就更是奇怪了:“没吃药,这病怎么就能好了呢?难道你吃过一些什么特殊的东西吗?”女病人说:“也没有吃什么,这几年闹灾荒,连饭都吃不饱,我们就是上山采野蒿当饭吃。”华佗恍然大悟:“哦,原来野蒿可以治疗瘟*病。”从此以后,华佗每每遇到生瘟*病的人,就告诉他们去采野蒿吃。可有的人吃了就见好,有的人吃了好几个月病情也不见回转。病人把这个情况反馈给华佗,华佗也感觉挺纳闷:“这其中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缘故吗?”他又走访了很多的群众,包括那位女病人,才发现原来野生的蒿类有两种,一种是翠绿发青的青蒿;一种是暗绿发灰的,叫灰蒿。瘟*病病人要吃了这种颜色发灰的灰蒿才有效。可又经过一两年的观察与实践,包括病人反馈回来的情况,华佗就又发现,这种灰蒿必须在清明前后二三月天气、万物生发三寸长短时采摘才有效,而一过三月进入初夏,万物发叶生枝,力量分散,就没有药效了。此外,华佗还发现,那种翠绿发青的青蒿,却有清退虚热,截疟凉血的作用。于是,华佗就给这种能治瘟*病的灰蒿另外起了一个名字——“茵陈”,以区别于那种清退虚热,截疟凉血的“青蒿”。为了让老百姓们都知道并且都能记住这个特殊的现象,华佗还编了一句顺口溜:“三月茵陈四月蒿”,以利老百姓们牢记相传。这就是“三月茵陈四月蒿”的来历。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幼苗。性味苦寒,归脾、胃、肝、胆经,主要的功效就是清利湿热,消退*疸,亦可用于湿疮瘙痒、浸流*水等症。而青蒿却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青蒿和*花蒿的全草,而以*花蒿为最多见、最普遍。性味苦、辛、寒,归肝、胆、肾经,主要的功效为清退虚热,凉血截疟,解暑解热等。用于疟疾寒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瘵,日晡潮热,手足心热,暑热外感,发热无汗或有汗,头昏头痛,口渴脉洪数,或温热病后期,温热之邪入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证或温热病后低热不退等等。这其中更为值得一提的就是用现代科技手段从*花蒿中制取的“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特效,是一种享誉世界的中药现代化产品,为世界各国所沿如果有*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症状时可以用茵陈泡水当茶喝。
茵陈的功效:
清热利湿,退*,主治:*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陈素*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思睡,流涎等。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
茵陈,俗称柏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的幼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每年春季采收,以质嫩和香气浓郁者为佳,是中医治疗湿热*疸的主要药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茵陈不仅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还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20余种氨基酸,具有很好的益身保健功能。在春天这个茵陈盛产的季节里,多食用茵陈亦能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的作用。
现介绍几款茵陈食用法:
凉拌茵陈
茵陈蒿嫩茎叶g,白糖、麻油各适量。将茵陈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食时拌匀即成。此菜碧绿清香,甘甜爽口,具有利湿退*、祛风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疸,小便不利,风痒疥疮,两目昏花,夜盲等病症。
茵陈蒿炒肉丝
茵陈蒿嫩茎叶g,猪肉g,葱花10g,姜末5g。将茵陈蒿洗净,入沸水锅焯片刻,捞出挤干水分,切段;猪肉洗净切丝;将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花、姜末放入碗内,搅匀成调味汁;炒勺加油烧热,下入肉丝偏炒至发白,倒入调味汁,炒至肉丝入味,投入茵陈蒿再炒至入味,出勺即成。此菜酱红透绿,嫩爽韧香,具有健脾益胃、和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不欲饮食,小便不畅,大便溏泄等病症。
茵陈窝头
鲜茵陈g,米面适量。将茵陈洗净,捣烂取汁,加清水适量调和米面,做成窝头,蒸熟食,或做成馒头亦可。此法对急性*疸性肝炎有一定作用。
茵陈蒿荷叶粥
茵陈蒿25g,新鲜荷叶1张,粳米g,白糖适量。先将茵陈蒿、荷叶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洗净的粳米同煮,待粥将熟时,放入白糖稍煮即成。此粥色淡绿,质浓,清香甘甜,具有健补脾胃、利胆退*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对疾病的痊愈有一定的作用。
茵陈蜂蜜茶
茵陈10g,蜂蜜适量。将茵陈用冷开水适量浸泡片刻,而后去掉冷开水,再加入蜂蜜及开水,浸泡饮服。此法对于急性*疸性肝炎有一定的作用
相关链接:
艾草,也有人管他叫做艾蒿,它与我们中国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艾草是一种含有奇异香味的草类,不但对于驱除蚊虫有非常好的效果。也是一味中药,南方人经常食用,而北方一般药用较多。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具有很强的药用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
艾叶在民间的应用十分普遍。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艾叶的研究和应用更加全面深入。在化学成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除了含挥发油以外,还含有鞣质、*酮、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其中,艾叶油具有平喘、祛痰、镇咳、抗菌、抗过敏、镇静等多种药理活性。药理实验结果证实,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止血和抗凝血、增加免疫能力、解热镇静等作用,在临床上,艾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呼吸道疾病。
*
戴:艾叶香囊是端午最温暖的记忆,市面上卖的香囊原料来路不明,如果加入劣质香料,反而损害健康。而自己动手做香囊一点都不难,将艾叶打磨成艾绒,塞入碎布缝制的袋内即可。
*
洗: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眠、温经的功效。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疗效。取新鲜艾叶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艾叶足浴包:将晒干的艾叶打磨成艾绒,装入茶包内密封,晚上泡脚时先放在木桶里沸水浸泡一阵,随后再泡上15分钟左右,神清气爽。
*
抹:蚊虫肆虐的季节,靠杀虫剂和电蚊香驱蚊难免有健康隐患。正逢艾叶上市,自制几瓶艾叶防蚊液,送给亲友是别致的礼物,给宝宝用起来也安心。做法:将适量艾叶浸泡于山茶油中,置于玻璃瓶里约一个月,等艾叶的成分都析出到油中后,就会散发浓郁的艾香,再将这浸泡油过滤后加入薰衣草、薄荷、柠檬草等精油,装入滚珠瓶,就是随身携带的最环保的防蚊“利器”。
*
吃:中国古人就有食艾叶的习惯,艾叶粥清凉解暑又易消化,实为夏季之佳品。做法:将大米淘洗干净,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将少量新鲜艾叶洗净,切碎,大米加水烧开后再加入艾叶一同用文火熬成粥,最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盐或者糖、蜂蜜,清香扑鼻又略带苦味的口感,下火祛暑。
*
艾叶在医疗上的用途很多,不胜枚举。艾叶煎服,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有良效;煎汤外洗可治疗皮肤湿疹瘙痒等症;艾叶捣烂成绒,制成艾条或艾饼,可供中医灸法之用。以艾叶为主组成的艾附丸、胶艾汤,一直是妇科常用名方。
茵陈,三月仙草,四月蒿。三月为还阳草,到四月即为蒿,即无药性。阳春三月,正当是人们从冬季走来开始春耕夏种的时节,茵陈生当其时,适量食茵陈可以利胆、保肝、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去除一冬来的身体不适,让人们去健健康康的参加劳动。
人,生于大自然之间,被自然所眷顾,四季有景有食物,生病了还有药用植物,千百年来就这么生生相惜,自然循环。原本和谐,原本温馨,原本平衡。
每一次回老家,都会让我深深的感触。记忆中的小山村山清水秀,四季景色各异,我记事起就感觉那个自给自足的年代,大人们一起劳动分享成果,小孩子们在田间地头嬉戏玩耍,虽说物产并不丰富,小村也不大,但那种其乐融融的气氛一直难以忘怀。可是现在,再也看不到那时的景象了,映入眼帘的都是各家忙各家的,每家都为了多赚钱而奔波,为了多一点地而挖山造田,自然地貌一天一天在改变。自然林越来越少,小河边的生态环境也不好了,再过几年,我还会不会看到那崖边的给人带来健康陪伴了人们从古走来的野菜呢?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不仅仅是一句谚语,也是一句哲理吧,也许提示我们什么事情都须珍惜吧。(海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