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结节图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麻城一门五代多人从事教育的故事
TUhjnbcbe - 2021/6/17 19:46:00

一、结缘

门卫告诉我,有人找。

谁?送快递的吗?最近快递比较多。

门卫说不是。来了几次,好像一位叫张刚毅。另一位叫,哦忘记了,共两人。

不认识呀。

但我还是来到了门卫室。

一位叫张刚毅的先生和一位叫刘兴仪的先生坐在门卫室,听他们介绍,那位略微发福、红色脸膛的先生叫张刚毅;那位稍显清瘦、面色灰白的先生叫刘兴仪。他们是特意来拜访我的。

我甚感诧异,两位先生都是长者,我何德何能,能当得起他们的拜访?进一步询问得知,他们来过几次,但都不遇。他们是看中实验高中门前的对联。二人听说是我写的,特意前来造访。两位先生是麻城市诗词学会、楹联学会的。张刚毅先生还是楹联学会会长。

他们不耻下问,我当然敝帚不自珍,将我撰写的几副对联献丑了:(1)学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诸生应是秀异挺拔之奇才。(2)问书中圣哲世上英雄何事匆匆成过客;喜楚地贤才实高学子相逢济济在今朝。(3)题顺河、乘马中考考生顺河向上,学子才情长江流水乘马奔驰,书生意气高天行云(4)一百天足以降龙伏虎何当共剪西窗烛;二十年自然出将入相却话巴山夜雨时。对仗马马虎虎,平仄就不讲究了。两位先生海涵。后来才知道张刚毅先生领导市楹联学会克难奋进,为麻城市成功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立下殊勋。我真是班门弄斧了。张先生是对联名家。他撰写的名联有很多,下面这些有一定代表性:(1)题两弹一星功勋彭桓武:攻宇宙尖端,继晷焚膏,“一星”酬母愿;揭氢原奥秘,殚精竭虑,“两弹”壮华威;(2)百代先贤,效以恒,传以教;诸朝古籍,研于拓,用于行。(3)题圣地*麻:血肉难分两地,昔日共筑盟坛,铜锣土铳垂青史;*麻本是一乡,今朝同追国梦,举水天台唱大风!(4)为铁门岗乡大万村怒杀日*官撰联:几句豪言,大丈夫报仇去也;一声怒吼,小*子快纳命来!多么有气势,又是怎样的含英咀华!张先生虽已退休,但仍为麻城文化教育事业汲汲奔走。对他们的敬意让我立即为他们治酒。他们当然推辞,但到底拗不过我,于是就在学校下面一个小菜馆推杯换盏。互相问了对方家庭的一些简单情况,这才知道张先生是教师,还任过下面初中校长,算得上同道中人,而且一子一女在麻城一中任教。酒桌上气氛更热烈了。酒酣耳热之际,我问张先生公子、千金叫什么名字。“一名张晓光,数学教师;一名张理想,语文教师”。我一听失惊了,我的孩子朱雅典年麻城一中毕业,考上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后又攻读岭院西方经济学直博,她的数学老师正是张晓光,而张理想老师在麻城实验高中实习,后也曾任过朱雅典的语文老师,看来我们渊源颇深。于是我连忙举酒,向孩子老师的父亲表达诚挚的敬意,同时致歉,这就是所谓有眼不识泰山。这一场唔谈不打紧,这才发现了麻城张氏一门五代许多人从事教育的故事,从而对百年来的麻城教育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教育是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养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的论断有一个略微深刻的理解。下面是张氏一门五代从教的谱系图:张其元→张世泽→张远亮→张刚毅张碧芬张刚毅张晓光冯芬张理想何为张威一百多年,五代人,这是当时引起我轰鸣的两个关键词。

二、第一代

张其元生于光绪元年(年),卒于年,清末民初乡村塾师。在麻城南陲乡村,他联合读书人倡导“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的耕读传家思想,并积极筹办农村“犁耙馆”私塾。所谓“犁耙馆”就是农家孩子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读书。张其元除了教书,还有一手好裁缝手艺,且收徒数名,亦工、亦农、亦读。因办学和裁衣有名,四乡八畈都称他“其元大帅”。其元大师忠厚善良,救助赢弱。河南有个小乞丐,衣服很破,头发很长,身上很脏,而且全身是疮,一路乞讨到麻城铁门一带。其元大师把他领回家,叫老伴用艾叶煎了一锅水,让小乞丐洗个干净澡,然后给他搽上疮药,换上一套干净的衣服,又请来剃头师傅理了发,其元大师说:“你就在我家住段时间,等疮好了,我托熟人把你带回老家。”小乞丐在其元大师家住了一个多月,老伴天天给他洗澡、搽药,疮好了,其元大师天天带小乞丐到“犁耙馆”上学,小乞丐容光焕发,好像变了一个人。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其元老伴做了一顿好吃的,还做了几套新衣服、几双新鞋,请了一位要去河南的商人,让他把小乞丐送回自己的家乡,其元大师对小乞丐说:“你是聪明的孩子,不要在外流浪了,请这个叔叔把你带回老家去,然后找个亲戚住下来,学门手艺过日子吧”。小乞丐听后,放声大哭,他跪在其元大师面前,磕头不止。其元大师说:“孩子别哭,人还是在出生的地方过日子好,亲戚乡邻也可以帮帮……”边说边牵他,要他站起来,可是小乞丐硬是不起来,而且越哭越厉害,哽咽着说:“大伯,我……我家乡也没有什么亲人……你就留下我吧,我能做事,我不挑吃,不挑穿……”说着又哭起来了,其元大师见状,同老伴商量后,决定收留小乞丐,就让那个商人一人先去河南。其元大帅把小乞丐带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空闲时读读书。邻居孩子们都叫他“小叫花子”,过了几天变成了叫“小花”,其元大师听到后,很不高兴,对小伙伴说:“他是我的孩子,也不叫小花,他叫小华”。后来小华成年,随张姓,其元大帅把他带成了一个能干、懂理的小伙子,被村里一家也还富裕的人家招赘入婿,结婚时其元大师希望他有个锦绣前程,给他取名锦绣,张锦绣老人临终前念念不忘其元大师的恩德,遗嘱后代,不能忘记其元大师的养育之恩,世世代代要牢记。其元大师尤其
1
查看完整版本: 麻城一门五代多人从事教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