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王长田:*策很关键 市场没问题
王长田 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光线从2006年11月份开始与博纳联合发行,2007年我们就开始独立发行影片,直到《精武风云·陈真》才是我们真正独立制作的第一部影片。 王长田(图片来源:新京报)王长田 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1965年出生于大连,复旦大学系毕业。他是中国最早 制播分离 模式的实践者,1998年创建光线传媒。 2006年,他开始尝试电影发行。2010年,倡导 超越电视,整合营销 理念的他推出电视节目频道联供。 摄影/王建新公司简介光线传媒成立于1998年,光线传媒业务板块囊括了当前影视娱乐相关领域,包括电视节目制作和经营业务、大型活动和颁奖礼业务、电视剧投资制作和发行业务、艺人经纪业务以及新媒体业务。2006年,光线传媒开始进*电影行业,成立光线影业。作为全国少有的依托传媒集团的影业公司,光线影业与光线电视业务紧密互动、资源共享。2010年发行的华语影片总票房已进入全行业前三强。光线影业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地面电影发行,发行人员每日驻守全国票房最高的50个城市,进行贴近式络化营销,四年来已累计投资制作发行20余部影片,储备项目多达30个。■代表作2006年,光线传媒推出首部作品《伤城》取得8000万高票房后,光线传媒将电影业务作为战略项目开始运作。之后,《家有喜事》《花田喜事》《精武风云》《全城戒备》《最强囍事》等影片陆续上映,目前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介入方式 从发行开始做风险低 我们从发行开始做,是因为这是一种比较稳重的做法,因为在电影行业真正有影响力的公司,控制命脉的实际上是发行公司。 新京报:去年光线的成绩在民营公司中是比较突出的。王长田:光线去年的票房收入大概在3.2亿左右,也不是特别高。不过据我了解,去年年内发行的华语影片票房,光线应该是排在全国第三位的,前两位分别是中影和华谊。今年我们希望能够做到比去年至少翻一倍,我初步估计应该在8个亿左右。不过今年的格局跟去年有点不太一样,今年华谊是小年,博纳、星美与光线今年的规模会有一争,我有信心在民营公司里面,今年光线会做到前两位。新京报:电影这块业务在整个光线传媒中所占的份额有多少?王长田:去年电影业务收入大概占到了光线传媒整个业务收入的20%到30%,我预计今年会超过40%。不过未来我觉得光线电影业务还是会略弱于电视,因为那个才是我们最主营的业务,也是我们现金流的来源。现在我们还有一块业务也处在高速增长之中,这三大业务也是光线的主营业务。新京报:光线介入电影领域是以发行开始,且前几部作品都是与以发行起家的博纳集团合作,为何没有从投资制作环节介入?王长田:光线从2006年11月份开始与博纳联合发行,2007年我们就开始独立发行影片,直到《精武风云 陈真》才是我们真正独立制作的第一部影片。我们从发行开始做,是因为这是一种比较稳重的做法,因为在电影行业真正有影响力的公司,控制命脉的实际上是发行公司,比如说好莱坞六大公司,无一例外主要是以发行为主营业务。另外,发行是一个风险相对来说比较低的领域,如果对市场把握不准确,前期投资和制作很容易大起大落,发行其实是提供了一种角度来看这个市场,观众到底喜欢什么,怎么跟其他对手在同一档期里进行竞争,什么样的投资额是合适的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发行公司才能看得更清楚的。所以西方的电影制作公司在制作影片之前也必须先问发行公司,你愿不愿意发行我的影片,很少像中国先做出来再去找发行商,这个风险太大了。但是当你的发行系统一旦建立起来之后,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一些真正好的规模大的影片,往往是大公司制作的,而大公司往往具有自己的发行能力,所以这时候你想拿到它,就必须去往投资和制作这个上游环节走,实际上是用投资来锁定发行权。新京报:你们拍《画壁》,华谊拍《画皮2》,哪一部才是续集?王长田:如果从一个导演作品的角度看,那陈嘉上毫无疑问是更有资格来继承这个品牌的。但是从出品方的角度来讲,《画壁》跟《画皮2》是没有关系的。我们也没有非要去拍一个《画皮2》,是陈嘉上主动提出来说《聊斋》里有个他非常有感觉的故事,就是《画壁》。这个故事有很多想象的空间,陈嘉上放入自己的想象力让它变得更加丰富,其实影片早就拍完了,但特技时间很长,全片大概有一千个特技镜头,可能是有史以来华语电影里面特技最多的。《画壁》和《画皮》很不同,会强调一种很强的魔幻色彩,看的主要是想象力和制作。所以,我们不会延续《画皮》这个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