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酒越陈越醇”,中药也有“六陈”。“六陈”的说法首见于唐代的《新修本草》,称“狼毒与麻黄、橘皮、半夏、吴茱萸、枳实为六陈也”,意思是说这几种药存储时间愈久,药效愈好。这六种药物均为气味雄厚之品,新品使用不当容易因偏性较大产生副作用,久存是为了减少气味的偏性。
1.陈皮陈贮,减轻温燥辛辣。陈皮是橘的干燥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脘腹胀满、食少呕逆、咳嗽痰多、胸闷胁痛等。经过陈贮处理后,其温燥之性及辛辣刺激气味减轻,更适合日常调理使用。
2.半夏陈贮,减少刺激性。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呕吐反胃、咳嗽痰多、风痰眩晕等。经过一定时间的陈贮后,半夏的温燥之性减退,同时减轻了过燥伤阴的弊端,以及生半夏对口舌和咽喉的刺激性。
3.枳实陈贮,使力度更柔和。枳实是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甜橙的干燥幼果,味苦辛酸性微寒,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饮食积滞、大便不通、胸闷气滞、痞满胀痛等。经过陈贮处理后,行气散痞的力度更为柔和,从而减少了破气耗气的副作用。
4.麻黄陈贮,缓和发汗之力。麻黄味辛微苦性温,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痰喘嗽、肢体浮肿等,被誉为发汗解表之要药。经过陈贮处理后,辛温发汗之力缓和,可减少误用过用导致大汗亡阳的风险。
5.狼毒陈贮,散其毒烈之气。狼毒味辛苦性平,具有散结逐水、杀虫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水肿腹胀、淋巴结核、顽癣疥疮等。因其性烈有大毒,经过陈贮处理后,可散其毒烈之气,减少内服时对胃肠道的刺激。
6.吴茱萸陈贮,减轻不良反应。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温阳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寒头痛、经行腹痛、脘腹胀痛、五更泄泻等。因其气味浓烈,且有小毒,经过陈贮处理后,可散其毒烈之气,减轻不良反应。
事实上,中药传统的“陈药”远不止这六种,明代《本草纲目》指出:“大黄、木贼、荆芥、芫花、槐花之类,亦宜陈久,不独六陈也”。此外,阿胶、香橼、艾叶、肉桂、蛤蚧、神曲、木瓜、葫芦,乃至茶、醋、墨等,也多以陈久者为佳。究其原因,上述药物或为气雄发散之品,或为味厚滋补之药,或为性烈有毒之物,通过陈放贮存,可以减少或散其烈性,使药物性味更加醇和。
使用陈药,应当注意以下事项:1.并非贮存时间越久越好。贮存时间过久,气味逐渐散失,药效也会大打折扣。明代《药鉴》中说:“陈皮须用隔年陈,麻黄三载始堪行,半夏隔年须炮制,茱萸气烈待挥散”,可见“六陈”也不能无限期贮存。至于贮存多长时间为最佳,目前尚无定论,一般以不超过3~5年为宜。2.药物陈放期间要妥善养护,若出现虫蛀、霉变等现象,不可继续使用。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能因为中药有陈药之说,就认为所有中药都应当陈用。实际上,中药中大部分药材,比如各种植物药,都以新药为佳。此外,药以偏性治病,如果病情偏性较重,反而适合用新药以偏纠偏。比如感受风寒较重,恶寒、发热、无汗、全身酸痛而又体质壮实者,使用新麻黄发汗解表的功效远胜于陈麻黄,诚如清代《本草从新》所言:“药品有新陈之不同,用之贵各得其宜也。
来源:生命时报
责任编辑:叶美琪
校对编辑:李龙浩
初审:戚正涛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