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众所周知,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同时也是著名的“六朝古都”。说起南京,相信大家都会想到秦淮河畔的无限风光、风情万种,满街梧桐充斥着“江南”的浪漫气息。
可实际上,在到过南京旅游之后,很多游客发现真正的南京似乎跟他们想象中的“江南”差别很大。南京作为一座传统的“江南”城市,无论是从语言、文化、习俗上来看,都似乎没有那么“江南”,反倒更有几分北方城市的气质。
按照我国“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的划分,南京是被官方划分到了北方方言区,而非人们第一反应中的吴方言区。南京成了北方方言在长江以南的重要据点,“南方”的南京人似乎说的是“北方话”。这种略显尴尬的错位是如何产生的?
其实,现今的普通话语音是以清代雍正时期的北京官话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而若是继续追根溯源,会发现“北京官话”的起源其实本就是南京官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带去的大量贵族、百姓均以讲南京官话为主。有明一朝,始终以迁移过去的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北京官话便是这样的环境中形成。
历史上的三次“北人南迁”、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人口结构洗牌则深刻影响着南京包括语言在内的整个城市文化风貌。这和南京的地理位置与*治地位密切相关。南京处于长江中下流平原,是南北交接的首充要道,不论古往今来,北人南迁第一站便是南京,同时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来作为南方*治中心的南京自然成为吸收融合北方风物的重要场域,接纳北方文化的浸润。
在南京旅游会发现非常有趣的一点,身处南方的南京,却有着与北方相近的搓澡文化。在老南京的日常寒暄中,一直流传着一句“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意思就是早上的时候要去茶馆喝茶,晚上吃完饭,去澡堂舒舒服服地泡个澡,泡去一天的疲劳。其实南京的搓澡文化,早在明太祖朱元璋建造瓮堂时便有了。
原来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时,抽调大量工人来修建城墙,工人们多体力劳动,每日汗湿衣裳,但没有条件经常洗澡,满身虱蚤,浑身疥疮。朱元璋知道后,也很头疼,*师刘伯温提议修建澡堂,工人们即可洗澡,也可换洗衣物。于是,南京城里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澡堂,澡堂文化更是在南京延续了多年。
再者就是南京的城建风格,南京虽然地处江南,但是建筑风格和传统的江南水乡还是不一样的,比方说苏州,嘉兴这样的就是江南粉墙黛瓦建筑代表,而南京因为做过好几个朝代的都城,所以说南京的建筑透露出一种皇者之气,有点类似北方的皇家建筑。
最后,虽然同属江南,但是处于南北交汇之地的南京人,性格和苏州上海以及浙江完全不一样,南京人直爽大气,而不像吴语区的人那么精打细算,这一点也是比较接近北方人脾气。南京人还因为性格里的敦厚、老实、中庸、守旧等共同特点,一直以来都有着“大萝卜”的外号,实际上,这指的是南京人普遍“实心眼”,就像“大萝卜”一样。其实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连很多南京人自己都会说自己是“大萝卜”。
看到这里,你眼中的南京是更像南方城市or北方城市呢?欢迎留言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