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猴痘不是新的传染性疾病,原本流行在非洲,近年欧美逐渐发现。我国显然也存在输入风险,作为医生,普及一些猴痘基本知识。
猴痘病*主要由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等各种野生动物传播给人,但存在有限的人际间二次传播。
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性人畜共患病,往年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热带雨林的偏远地区,今年有扩散风险。
虽然接种天花疫苗对预防猴痘非常有效,但尚无特定的治疗方法或疫苗。
往年流行情况在上篇文章已有描述。今年据英国卫生安全局称,年5月,伦敦出现数个猴痘病例,东北英格兰出现一个病例。公共公告中强调,猴痘不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同月,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报告了数个病例。欧洲的出现病例被为西非支系,其死亡率1%。
5月18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一名近期前往加拿大旅行的成年男性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确诊感染猴痘。该男子已住院治疗,据了解情况良好。
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粘膜损伤而获得感染。在非洲有记录表明,人感染是通过受感染的猴子、冈比亚巨鼠或松鼠而获得。啮齿类动物是病*的主要宿主。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肉类是一种可能的危险因素。二次传播或人际间传播因密切接触了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感染者的皮肤损伤或最近被病人体液或病变材料污染的物品而造成。传播主要通过通常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活动病例的家庭成员面临较大的感染风险。传播也可通过接种或胎盘(先天性猴痘)发生。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仅通过人际间传播可使猴痘在人群中持续存在下去。
猴痘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为6至16天,但可为5至21天。
感染可分成两个阶段:
发病期(0-5天):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病(淋巴结肿大)、背痛、肌痛(肌肉疼痛)、重度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皮疹期(出现发热后1-3天内):出现不同阶段的皮疹,经常从面部开始,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最常见面部(95%的病例)、手掌和脚掌(75%)皮疹。皮疹的变化从斑丘疹(底部扁平的病变)到小水疱(充满液体的小疱)、脓疱,约10天后结痂,约三周后结痂才能完全消失。病变数量从几个到几千不等,影响口腔粘膜(70%的病例),生殖器(30%)、结膜(眼睑)(20%)和角膜(眼球)。部分病人在出现皮疹前会发生严重的淋巴结病(淋巴结肿大),这可有助于识别猴痘,因为其他类似疾病都无此特征。
恢复期(持续2-3周):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14至21天。严重病例较常见于儿童,且与病*暴露程度、病人健康状况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居住在森林地区或附近的人们可能间接或低水平地暴露于感染动物,可导致亚临床(无症状)感染。猴痘出现流行时死亡率差异很大,在记录病例中低于10%,主要发生于幼儿。一般来说,较年轻的年龄组似更容易发生猴痘。
典型的中*症状、皮疹,淋巴结肿大。有流行病学史
鉴别诊断如天花(尽管已被消灭)、水痘、麻疹、细菌性皮肤感染、疥疮、梅*和药物过敏。在发病初期出现淋巴结病可能是一个临床特征,可用以区别猴痘与天花。
确诊依赖实验室确诊。需要在专业实验室中通过一些不同的检测方法测定病*。如果怀疑是猴痘,医务人员应采集适当样本(见下文)并将其安全运送到具有适当能力的实验室。
用于诊断检测的最佳样本是存放在干燥无菌管(无病*的存放工具)中的囊泡或痘痂病灶拭子并应保持冷却。可以使用血液和血清样本,但由于病*血症的持续时间较短和样本采集的时间点,通常可能无法据此确诊。
尚无针对猴痘的特效药物或疫苗,但可控制疫情暴发。虽在过去已证明,接种天花疫苗可防止猴痘,有效率为85%,但天花疫苗在全球消灭天花后已不再供一般公众使用。以前接种过天花疫苗可能会减轻猴痘病症。
传染源:降低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风险。在猴痘病*流行地区,预防传播应首先注重避免与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发生任何接触,其次应限制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必须在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处理染病动物或感染组织以及在屠宰过程中,应配戴手套及其他适当的防护服。
切断传播途径:降低人际间传播风险。避免与猴痘感染者进行身体密切接触,还应避免使用已被污染的材料。照看病人时,应戴上手套和防护器具。照看过病人或探视过病人后,应按规定洗手。建议在家中或在医疗机构中对病人予以隔离。
接种疫苗:接种天花疫苗可防止猴痘。
资料参考WHO。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