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结节图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明杨柳依依怀古思今 [复制链接]

1#

节气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公历4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经15°《历书》解释“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五个节气,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这就是清明节气的由来。

清明的气候变化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过后就很少再下雪了。

(北方干燥多风、降水少,南方降雨增多)北方此时是一年中沙尘天气多的时段,江淮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明显增加,华南地区容易出现较大降水,还可能形成暴雨。

(江南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在古诗词中总是被描写成下雨的,如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赵令畴的《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

清明的传统习俗

1.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内容。扫墓时间并不局限于清明这一天,各地情况有所差异。扫墓时,首先要剪除坟丘上所有的杂草,修理陵墓周围,然后往坟丘上添上一些新土培护,再烧纸钱香烛、供奉酒肉饭菜,燃放鞭炮后,最后向祖先行跪拜礼。

2.踏青春游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清明时节同时也是个生机勃发的时日,人们告别蛰伏的户居生活,迎着春天的明媚阳光外出踏青。

3.荡秋千

古代清明节也称“秋干节”。民俗相传,荡秋干可以驱除百病,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荡秋干,最初主要是一种女子的游戏,起源很早,南北朝时就已流行,唐代以来更是盛行于大江南北。后来荡秋千不限于女子成为男女皆宜的游戏。

4.放风筝

在我国古代,放风筝不仅是一项游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巫术行为,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病灾都写在风筝上,等风筝放高时,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晦气、疾病都让风筝带走了。这种习俗,在我国民间又叫“放断鹞”。

5.戴柳插柳

插柳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柳树得春气之先,每年冬春转换之际,当四野还是一片萧条时,总是它最先吐出新绿。每到清明,不论大江南北,家家户户都要折柳枝插在自家的门楣上,大户人家还要将燕子状的节日食品串在柳条上。前往郊外扫墓的时候,人人都会在自己的衣物上插上柳枝。

6.吃青团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取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作团子。

7.吃芥菜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

清明的古今习惯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贡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节气小贴士tips/p>

1.防寒保暖注意防病

俗话说“二月乱穿衣”,说的是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此时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百日咳、麻疹、水痘等疾病的多发季节,因而要注意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少出入公共场所,预防疾病传染。

2.防腹泻、防过敏

清明时期出现腹泻的几率也很高。主要原因是外出时误采误食,特别是孩子,易采摘不认识的野花、误食野果。对花粉过敏者外出踏青时,需做好充足的防御工作。为预防过敏发生,应避免接触可能引发过敏的环境,也可戴上口罩。另外外出时还需当心一些带刺的草和草丛中的昆虫,最好穿长袖衣裤,避免擦伤皮肤。

3.慎食“发物”清明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此时肝气较旺,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故不宜进食竹笋、咸菜、鸡、海鱼等“发物”。尤其是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

4.调整作息时间

早起能使阳气更好地生发。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5.外出踏青,“动”宜适度

清明节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习俗。不过,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

花开花落年月日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的意义除了告慰逝者传递思念

更多的是寄予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习总书记勉励我们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到五湖四海”

暨南大学教育学院团委学生会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