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顺顺副主任技师单位:医院
精神障碍是以临床显著的个体认知、情感调节或行为紊乱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常与社会、工作或其他重要活动中的重大困扰或功能损害相关。精神疾病属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及高疾病负担的一类疾病,目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等重性精神疾病均以药物治疗为主。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TDM),通过定量测定血清或血浆中药物浓度来进行患者个体的剂量滴定,从而指导用药剂量优化,是针对不同患者个体,量体裁衣式地制定给药方案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使用TDM进行剂量优化,很多时候就是通过一系列连续给药来使稳态浓度处于已知治疗参考浓度范围内。一般经过大约4个消除半衰期,当药物的吸收速率与消除速率相等时就达到了稳态。
进行TDM检验申请时,检测单上必须包括患者的姓名、病历号、诊断、治疗、申请原因、待检药物的商品名和通用名及给药剂量、剂型、最后一次改变药物剂量的时间和取血时间等以方便结果的解释。本实验室TDM检测结果由专门的掌握药代动力学和药物治疗学专业知识的药学人员进行分析,根据血药浓度结果结合诊断和药物剂量对治疗提供专业意见。
TDM在精神疾病临床用药中的应用
TDM在精神疾病临床药物治疗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任
其主要应用于:
1.患者依从性低,药物耐受不佳,治疗剂量下病情无明显改善的患者;
2.用治疗窗比较窄(如锂盐)的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
3.已知或怀疑携带药代动力学相关基因变异的患者;
4.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5.长期用药治疗定期监测的患者。
案例分享
案例1
患者,女,46岁。检验科近段时间新增了奥氮平血药浓度检测,医生申请检查,检测出该病人奥氮平血药浓度1.6ng/mL。
我们首先核对了病人的申请单并进行了临床调查,该病人一直遵医嘱每天服用奥氮平,但是病人血清中奥氮平浓度基本检测不到。
接着复查本次标本,并重新采集该病人血样进行复检,均检测出1.6ng/mL,怀疑病人并没有服用该药,于是与临床医生反馈沟通,并审核发放检测报告。
医生怀疑病人有漏服药的情况,叮嘱护士严格监督患者用药情况,一月后复查,患者奥氮平血药浓度值为44.6ng/mL。
案例2
患者,男,74岁,长期服用奥氮平片10mgbid控制精神症状,症状仍时有反复,难控制。
进行奥氮平血药浓度检测后,监测该患者奥氮平血药浓度升高,最高达.1ng/mL。
图源:作者拍摄
向临床医生报告反馈后,临床医生请临床药师会诊:患者近期奥氮平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均高于AGNP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共识指南()推荐的奥氮平血药浓度范围20~80ng/mL,计算患者血药浓度与服药剂量的比值,在5.~6.之间,高于指南推荐的浓度/质量比值0.87~2.38,并且患者肌酐升高,肾功能不全三期,可能会影响药物排泄,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建议患者逐渐减少奥氮平剂量。
医生根据会诊意见,减少患者服药剂量,后期血药浓度逐步降至参考范围内。
总结
精神药物的检测应优先使用联用适当检测器的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这些技术足够精密、准确,能力强大,可分析的药物种类很多,但缺点之一是在色谱分离前需要进行样本提取前处理,从而限制了样本检测通量。
近年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体现了色谱和质谱优势的互补,将色谱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优点结合起来,在药物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院检验科从年开展TDM至今有10余年的时间,从最开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开展了氯氮平、利培酮等部分药物浓度的检测,到现在逐步将液质串联质谱应用于TDM,检测的药物种类更多,更加快捷高效。
高效液相色谱仪液质串联质谱仪
诚然,一次单独的测定经常不足以解决问题,需要连续监测并结合患者是否用药改变、采血时间是否有变化、是否吸烟等等各种情况对患者做出合理的评估。实现个体化用药精准施略,准确有效的服务于患者。
致谢:感谢高永双主任药师的审稿参考文献:李文标,果伟,阮灿*,等.AGNP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共识指南:[J].实用药物与临床,,19(10):-.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