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结节图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海拓荒1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12/9057520.html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南方山系的首位是鹊山,鹊山的首位是招摇山。

招摇山紧靠西海,多桂树,多金玉。

山上有种像韭菜一样的草,开着青色的花,叫祝余,人一吃就不会感到饥饿。

还有一种黑色纹理的树,开的花能发光、能照亮四周,叫迷榖。

有种小兽,像白耳朵的猕猴,既能够趴着身子走路,也能像人一样行走,叫作狌狌,吃了它的肉,能跑得飞快。

我总好奇,鹊山为何名鹊,为此还查了“鹊”字的说文解字,但没查出个所以然。

难道是喜鹊之山?

也没提到有许多喜鹊呀。

那“食之不饥”“如韭而青华”的祝余被认为是山韭菜、野韭菜或天门冬。

据说对于脾胃虚弱的人而言,韭菜吃多了容易胀气,倒是很符合“食之不饥”的记载。

所以我一直认为,《山海经》的记录,是原始时代对于真是事物与事件的另一维度的想象,容另文专述。

传说中吃了以后能健步如飞的神兽狌狌,引得无数食客流口水。

据郭璞的《山海经图赞》记载,狌狌虽然性格警觉,却是个酒*,栽在了酒上。

“狌狌之状,形乍如兽。厥性识往,为物警辨。以酒招灾,自贻缨罥(读作倦)”

意思就是,都他妈是酒害的!

又据说,狌狌能通晓过去的事情,乾鹊则能通晓未来。

“狌狌知往,乾鹊知来”——《论衡》

“狌狌知往而不知来”——《淮南子》

嗯?乾鹊?跟鹊山有关系吗?和狌狌是邻居吗?

抱歉,不知道。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金[木炎]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金。

再向东三百里,有一座堂庭山,山中长着很多棪木,生活着许多白猿,还有水玉和*金。

堂庭之山,据字面意思猜测,应该是如厅堂一般,该山系也许是:外侧群山环抱,内侧开阔宽广。

棪木,据郭璞的注释“棪别名连,其子似柰而赤,可食”

不知道是不是指福建的柰李。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不可以上。

再向东三百八十里,是猿翼山,山里有很多怪兽,水里有很多怪鱼,山上多白玉,有蝮虫和怪蛇,还有怪树,人上不去。

猿翼之山,有的写作猨翼之山,上边有没有白猿?有没有凄厉的猿鸣声?

无可奉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再向东三百七十里,是杻阳山,山南有赤金,山北有白金,有种叫鹿蜀的兽,形状如马而白首,花纹如虎而红尾,声音像歌谣般动听,据说佩戴它的皮毛制品,能够福延子孙。

有一条怪水,水里有脑袋像鸟、尾巴像蛇、声音像劈木头一样的黑乌龟,叫旋龟,据说佩戴它的制品可以防止耳聋、医治老茧。

鹿蜀,普遍认为是长颈鹿科的动物,鹿尾、鹿鞭等制品,一向被认为是治疗阳痿的良药,因此“佩之宜子孙”

虺尾是蛇尾,尾巴像蛇的旋龟,有人认为是鹰嘴龟。

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鱼去]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

再向东三百里,多水、没有草木的柢山,山上有鯥鱼,长得像牛,住在丘陵上,尾巴像蛇,肋下生翅,叫声像留牛,冬天睡、夏天醒,吃了它的肉可以预防*疮。

鯥鱼在《山海经》中的形象实在太过玄幻,在前人的印象里,是这样的。

也有人提出,这不是鱼,是穿山甲。

是的,穿山甲会爬树、会游泳,就是不会穿山。

又东三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再向东四百里,是亶爰山,有很多水,没有草木,爬不上去。有种像狸一样却长着毛的兽无,叫作类,它兼有雌雄两性,吃了它肉,可以治妒嫉病。

食者不妒,有人认为这个妒,是从妬字转化而来,是乳痈的意思,也就是说,吃了类这种动物的肉,可以治疗乳痈。

至类的原型是什么,我还没查到一种可以令我信服的说法。

又东三百曰基山。其如多玉,其陰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犭専][讠也],佩之为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鸟][付鸟],食之无卧。

再向东三百里,是基山,山南有许多玉石,有猼詑,长得像羊,九条尾巴、四只耳朵,眼睛长背上,佩戴它皮毛的制品,人们将无所畏惧。

这明显是触染律了,原始部族的巫术,认为接触某一动物皮毛,就能拥有和它一样的特性,披上虎皮,就会像虎一样勇猛。

部族时代的勇士们,可是真的要吃熊心豹子胆的。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青護-言]。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流之泽。其中多赤[鱼需],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再向东三百里,是青丘山,山南有许多玉石,山北有许多矿物,有九尾狐,叫声像婴儿,会吃人,人吃了它的肉,不会中蛊。有种鸟叫灌灌,形状像鸠,叫声像在呵斥,佩戴它的羽毛,不会被迷惑。英水发源于青丘山,南流入于即翼泽。英水中有许多赤鱬,长着人脸,发出鸳鸯一样的声音,吃了它的肉,不会长疥疮。

青丘,是正经的地名。

《元和郡县志》记载:“齐景公有马千乘,田于青丘”

据说,就是今天山东临淄市的高青县。

与《山海经》中的青丘山有没有关系?

不清楚。

民间传说,大禹治水时曾路经过青丘,得九尾狐之助,并娶涂山氏之女。

《竹书纪年》也记载,夏帝杼“征于东海,得一狐九尾”

九尾狐,难道真的曾存于世?

至于那长着人脸的赤鱬,难道是中国版美人鱼?

那可比西方的美人鱼健康无害多了!

四月棠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