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结节图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继刚散文都匀莲花山下求学记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效果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6928.html

简介:李继刚,笔名公子木,苗族,贵州省都匀市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都匀莲花山下求学记(散文)

作者

李继刚(苗族)

上个世纪70年代末,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我们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来到美丽的莲花山下读书,我们曾在那里聆听了恩师们两年的谆谆教诲,与同学们并肩战斗几百个日日夜夜,破解了一道道难题,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如今一晃40年过去,但那些年那些上学的所经所见所闻仍然在怀旧的时光里历历在目,不忍远去。莲花山是都匀的一座山。在都匀,莲花山不算名山,既无斗篷山之巍峨,也无金钟山之险峻,亦无龙山之横陈,但得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来命名,足可见此山的秀美不比一般。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剑江河里有一条孽龙性情暴戾,喜怒无常,爱兴风作浪,常淹没田地,沿河两岸村民饱受其害。适逢南海观音云游此地,眼见孽龙为祸,生灵涂炭,便大发慈悲,于是将其乘坐的莲花掷向水中,镇住孽龙。这朵莲花则化为此山,即成了现在的莲花山。驻足莲花山脚,仰头一望,莲花山美景亦是:矗立堆螺排黛色,巍巍拥翠成岚光,浑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莲花山满目青松翠柏,碧藓绿蔓,使其更加深邃幽静,阴翳清凉。据都匀市有关史料记载,莲花山在都匀城北五里堡东侧,山高十余丈,崖石磊落,树木幽深。道光年间建有莲花庵,有魁星、观音二阁,咸丰毁于兵燹。光绪五年,张、伍、陈、鲁四姓重修正殿三楹、两廊四楹。曾香烟渺渺彩满门,松柏森森青绕庵,总有祥云光满,瑞霭香浮。后复毁。而在莲花山下,有剑江河滔滔流淌,楚楚流过,绿波轻漾,水光滟潋,整个水面绿如翠、清如玉、亮如镜。一旦清风徐来,泛起阵阵涟漪,诗情画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时的莲花山竟有如寄蜉蝣于天地之间,活脱脱一朵“莲花”开在剑江河的边岸上。当云雾来时尤为如此,蒙烟横远岫,白雾锁奇峰,那是一份纤尘不染的洁净,一份美妙蕴藉的和谐,一份宁静的幽邃。我们就读的学校当时叫做都匀县中,坐落在莲花山下一个叫做五里堡的寨子旁边。都匀县中是一所完中,从初中到高中,每个年级每年招3个班,全校一共15个班。初中学制是3年,高中学制是2年。我们是都匀县中78级高中学生,从年9月入学,我和我的小叔子一同分在高一(2)班。我们学校的布局非常简单,礼堂是个砖混结构的矮小通间,坐北朝南,大凡学校开大会,不到人的师生便把礼堂坐得满满的挤得紧绷绷的。礼堂的南面是教学楼,系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俄式建筑,一共五层。紧接着教学楼的南面是学校的操场,此操场比较大,足可以供两个班上体育课,这在当时算是不错的了。可惜学校当时一间小小的图书室都没有。我们班的教室就在这栋教学楼的三层靠北边的一个大房间里。由于生源都是从全县统招筛选录取的,虽然环境、条件很艰苦,但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能意识到来到这所学校读书的不易,平时学习很自觉也很努力,有些同学清晨四、五点钟就起床,深夜一、两点钟才休息,也不用老师那么操心。当时我们几个同学因为语文课学得好,语文老师经常把我们的作文拿在班上朗读,并刻印成高考复习资料发给同学们复习参考,心里还是很受用的呢。临近高考的几个月,我们学校的好多同学,嫌在教室里吵,总是抱着书本走上绿茵环抱的莲花山。那时,莲花山高树参天、浓荫蔽日、空气新鲜、幽静凉爽,是读书的好去处。那时,莲花山的草地上、山石旁、树脚下满是学子的身影,他们在苦读默背,解题攻关,他们10年磨一剑,他们在练翅待飞。不出所料,我们那届高中生高考录取率接近一半,可与都匀地区的名校媲美,这在刚恢复高考不久,农村学校学生高考录取率低的情况下实现这一佳绩,这是难能可贵的。此举在都匀地区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当然,也有个别耐不住清苦、耐不住寂寞或过早谈情说爱,高中没有读完,就知难而退,中途退学的;也有个别因强梁出头、打架斗殴或偷盗行窃而被学校除名的。我们的学生宿舍在学校礼堂的正西面,与学校礼堂只有几步之遥。从宿舍下来,顺着一条窄窄的田埂走10多米远,就有一条一年四季流淌的水沟,此沟是水泥沟,水是从剑江河上引来的,比较干净清澈。我们每天起床后,都要到这里去洗漱。到了星期天,洗衣服洗被子什么的我们都在这条水沟里完成。这样,我们对这条水沟满怀真情,感情很深。再往前走就是剑江河了。那时的剑江河很清很亮,剑江河每天每夜都在向都匀市区方向哗哗流淌。记得读高二的上学期,时值寒风凛冽的冬天,我们学校流行疥疮病(俗称干膈痨),我们寝室的所有同学都生了疥疮,白天天气冷,又忙于学习,无暇顾及抓痒。一到晚上12点钟熬夜回来,刚刚上床睡觉暖和,全身就奇痒无比,我们就抓啊,抓啊,有时候抓得身上血肉模糊,才在迷迷糊糊的睡意中昏昏沉沉地睡去。有时越痒越抓,越抓越痒,一夜通宵都无法入睡,弄得白天晚上都筋疲力尽。有一次,我和我上下铺的小叔子被痒得实在忍不住了。我建议我俩去剑江河里用冷水泡一下,看看是否有点止痒的效果。说干就干,我俩冒着刺骨的寒风冲到剑江河边,脱下衣服,不顾寒冷跳进了撒满石灰的剑江河里(县里每年冬天在剑江河里撒石灰消*以便来年春天放养鱼苗)。天气冷,河水更冷。说来也奇怪,我俩一跳进河里,身上的痒立刻被冰冷的河水征服了。但我俩只在河里泡了几分钟就上岸了,不敢在水里多呆,怕冻坏生起病来。从此,我俩每天晚上熬夜回来都要去河里泡冷水澡,坚持了近半个月,疥疮就好了。我俩把这个秘方告诉其他同学,临床效果还挺不错呢。我们学校的食堂在我们学生宿舍的北面,正好和我们学生宿舍并排。我们读高中那一阵,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我们都是把户口、粮食关系迁移到学校,粮食实行国家供给制,每个学生每个月交9块钱给学校,当作购买饭票等项目的费用。菜票是个人掏钱。那时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粮食困难,大米饭有限,多半吃的是用粗粝的包谷面蒸熟的粑粑。明说是四两,可能只有二两。夏天下饭的菜是类似猪食的没见油星子的切得大块大块的洋芋片或大节大节的茄子,冬天煮的白菜是用钉耙在水池里乱刨一下就可以下锅的东西,油水很少,营养严重不良。当时正在长身体的我们,不说吃一块包谷面粑粑不饱,就吃它两块都还饥肠辘辘。当年去排队买米粉吃,由于做的汤太清汤寡水,米粉的份量又不足,我们班一个张姓的女同学一早上打了9次的二两粉,得了个“一斤八两”的浑名,一个杨姓的女生打了6次,也得了个“一斤二两”的绰号,故事一直还流传到今天。男生更甚,光是一班的和三班与我们二班的为了抢粉,都发生过几次的打架事件。老实说,那个时候我每天除了上课读书外,剩余的事情就是饿肚子。有一次要交生活费,我已经身无分文了,只得跟班主任老师请星期六早上的假回家。我吃了两个又黑又硬的馒头走小路回家,多华里的山路我紧赶慢赶从早上8点过钟走到晚上的9点过钟才回到家,累得不行,脚都走歪了,身子好像散了架。一进家,我母亲问我最想什么,我想都没想,直说饿。那天,我就下饭的老酸汤,一连吃了6碗米饭,现在想来还一直在为当时的饭量吃惊。在学校里,象我们这些家庭困难的苗族学生没有钱买商店里出售的衣服,一年到头都穿着家里自制的土布衫,很多时候没有钱买菜票打菜吃,都是用少得可怜的毛毛钱打点酱油,用从家里带去的一点辣椒面拌好,挑一点放到饭里细着吃。实在没有辣椒面,就倒一点酱油在饭里省着吃。记得有一次实在太饿了,恰好我从家里刚带来几斤大米,又没有地方器具煮食。我就利用星期六下午不上课的时间把大米带到一个叫做平桥的地方去换米粉,当时一斤大米换两斤六两米粉,一下子3斤大米换了7.8斤米粉。我回来后,叫有酱油、辣椒面的同学拿点出来,我和大家饕餮了一顿酱油辣椒面凉拌米粉盛宴。临近高考前的两个月,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会考,我获了个二等奖,得了15块钱。别小看这15块钱啊,当时一个馒头两分钱,一个包子5分钱,一个炒菜1角钱,一个青椒炒肉丝3角钱。当时我的大姐夫在做民办老师,我马上高考了,为了加强我的营养,鼓励我考起大学,他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10块钱来给我,心意难却,我只得领情了。我家兄弟姐妹多,我父母亲是地地道道的乡下农民,含辛茹苦一辈子都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他们知道我要高考了,也挖地三尺找出10块钱来给我。我父亲把钱送到我手上时,我一看不是整一张的大团结,而是一些零散的毛毛票,更多的是5分、2分、1分的分分钱。那一刻我心里一沉,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40年的光阴如一只快鸟飞去。冬去春来,莲花山又是繁花似锦,郁郁葱葱。而莲花山下的都匀县中已时过境迁,物变人非,现已由新搬迁来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所取代了。但一直到今天,我的思绪常常在40年前的求学境界里徜徉,流连忘返,不能挪步。我仿佛看见,有好多好多的学子还在出入都匀县中,当熹微初露,晨雾还在把轻纱笼罩莲花山的时候,他们正迫不及待地向将要喷洒朝辉的金阳走去……

投稿交流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