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需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古
董
入冬了,家里的菠菜长得出奇的快。铲了几棵就满满的一盘子,叶子碧绿肥硕、根部红艳饱满。煎了几块豆腐与它搭配,味美!
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五六岁的时候,外公让我们猜世界上什么最好吃,我们异口同声说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外公却说“饥”最好吃,开始听成了“鸡”最好吃。接着给我们讲了这道乾隆皇帝在民间吃的美味“红嘴绿鹦哥,*金镶白玉”的故事。其实就是菠菜烧豆腐。最终明白了最好吃的菜名字叫“饥”。意思是人在饥饿时吃嘛嘛香。
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便一发不可收拾。仔仔细细把五十多年前自己习得的很多长辈、前辈口口相传的民间童谣、儿歌、故事一个个开说、回忆了一遍。就像是刻录机一样,张口就来,把自己也着实吓了一跳,全部记忆如初。相比昨天刚刚听的大教授的精彩授课,现在却一个字也想不起来,神奇!
把这些童年的“老古董”挖出来,感觉知识性、趣味性不亚于如今孩子在手机APP上跟学跟听的童谣、故事。
城门城门几担高,
三十六担高。
骑大马带把刀,
走你噶门口抄一抄
吃橘子吃香蕉?
童
·
谣
城
门
上面的《城门》这个童谣及游戏相信50、60后的小伙伴都玩过。两个小朋友拱手搭成城门的样子,一群小朋友手拉手穿过城门,大家齐声念儿歌,等到“吃橘子、吃香蕉”念完,城门落下网住的那个人要回答,橘子还是香蕉,回答正确,游戏继续,回答错误,要把搭城门的一个人换到队伍里去。
当时文化生活匮乏,手机、电视、图书“三无”。每家每户孩子也多,都是“散养而非圈养“。孩子们整天扎堆玩游戏、说童谣,聚在一起听老人讲故事就是我们最好的集体活动。虽然单调,却乐此不疲。
耳熟能详的童谣
《巴巴掌》打巴巴掌,打到正月正,家家人家挂红灯;打巴巴掌,打到二月二,家家人家接姑娘;打巴巴掌,打到三月三,荠菜花儿赛牡丹;打巴巴掌,打到四月四,清明祭祖不忘记;打巴巴掌,打到五月五,包了粽子过端午;打巴巴掌,打到六月六,百脚绳儿撂上屋;打巴巴掌,打到七月七,牛郎织女过七夕;打巴巴掌,打到八月八,要吃橘子桂花糖;打巴巴掌,打到九月九,家家要喝重阳酒;打巴巴掌,打到十月十,收拾棉衣过冬日;打巴巴掌,打到冬月冬,吃了汤圆过大冬;打巴巴掌,打到腊月腊,家家人家吃腊八。
《巴巴掌》把十二个月的主要节气、传统节日、民俗都包含在儿歌里,朗朗上口,两个小朋友先是左右手分别对拍,然后是双手正反拍,手脑并用。等到我们孩子学的时候有了录音机,磁带一放,不再是传统的《巴巴掌》,取而代之的是《拍手歌》。多是父母和孩子对拍手了。内容大致是: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乘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打电话;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吃饼干;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做游戏、、、、、、、。
比较下来还是《巴巴掌》有传承的感觉。
《数箩》一箩巧,二箩拙,三箩四箩喝白粥,五箩六箩骑花马,七箩八箩有官做,九箩十箩有福享。我一直非常纠结,手上一个箩都没有,人家一《数箩》,我就躲得远远的。因为民间有这么一句话“你哪块手上不得箩啊?”,形容哪些丢三落四、手忙脚乱、摔碗掉筷之人。我经常会中了这个“魔咒”的心里暗示。
《宝塔高》瘌子瘌,爬宝塔,宝塔高,架镰刀,镰刀快,割韭菜,韭菜*,打倒瘌子王。这首儿歌用的是顶针的方法,小孩子念得好玩。也让头上生疥疮的小孩子遭受了不少心理创伤。小朋友会一直盯住他念“瘌子瘌”,现在看来是典型的校园欺凌行为。
年代久远的故事
香香屁
“卖香香屁,屁屁香,卖把老太太浆衣裳,浆得好八仙缸,浆不好桃木桩”。讲的是人不能贪心、昧良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弟兄两个在父母死后分家,哥哥欺负弟弟霸占全部家产,弟弟就分到一袋*豆,谁知吃了*豆却放出了香的响屁,给收藏衣服进樟木箱的妇女们发现了,纷纷花钱买他的香香屁。哥哥知道了如法炮制,谁知他得了报应,吃了*豆拉稀把人家衣服弄脏了,被塞了桃木桩。
秋虎老妈
这个故事实际上就是中国版的《狼外婆》、《小红帽》。三个小主人公的名字记得特别清楚:升儿、斗儿、簸箕狗儿。都是盛粮食的器具。
?
呆子相亲
话说大户人家的呆儿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还浑浑噩噩。急于捞钱的媒婆带了呆子去与一中户人家的狐臭女儿相亲。让呆子一路跟着学说话。第一个看到个秀才上茅房,人到茅缸边上苍蝇立马乱飞,秀才说了句“一人到此,惊动诸位。”;接着在河边上看到一人,此人语“只见河里鱼打花,一无网来二无叉”;第三人准备过桥,看到是个独木桥,便感慨道“双板桥好走,独木桥难行”;第四个人给盛开的桃花追肥,捂住鼻子说“上头香喷喷下面臭烘烘”;最后看到一个人在追狗,边追边骂“老狗老狗你莫走,马上给你一锄头”。
到了女方家里,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看热闹。呆子刚刚坐下就开口“一人到此,惊动诸位”,大伙一听心里嘀咕,呆子不呆吗?紧急着上了枣子茶,女方要考察考察呆子到底呆不呆,就没有给他筷子,呆子说了第二句“只见河里鱼打花,一无网来二无叉”,哎呦歪,学问还不小。立马递给呆子一只筷子,呆子依照顺序来了第三局“双板桥好走,独木桥难行”,人群里爆发出喝彩声。女方的妈妈看看时候差不多,叫出闺女出来会面。谁知呆子用了第四句“上头香喷喷下面臭烘烘”,正好说的狐臭的现状,人群立马哄笑起来,老太太脸上挂不住,拉起女儿要走,呆子高声喊出了最后一句“老狗老狗你莫走,马上给你一锄头”。
呆子终归还是呆子!
另外,外公在我们小的时候还给我们猜了很多谜语,也是很有文采的,比如“栀子花靠墙栽,雨不来花不开——伞,”;“三人同日去看花,百友来相会,禾火二人同肩坐,夕阳底下一对瓜——春夏秋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