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结节图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挤痘引发颅内感染这种操作很危险 [复制链接]

1#

最近,19岁的宁波女孩因为把鼻梁上的痘挤掉,引发了颅内感染,患上“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而住院。年轻人面部长痘,尤其是油脂分泌旺盛的三角区长痘是比较常见的,不少人为了美观会挤掉痘痘,殊不知,这个“挤”的动作很危险。

那么,挤一颗小痘痘可能带来哪些大隐患?

  首先,我们来看看痘痘是如何形成的。大部分人都是在青春期面部开始出现痘痘,这个时期,荷尔蒙(雄激素)激增,脸上大肆“出油”,同时毛囊口堵塞形成角栓,密密麻麻的粉刺开始显现出来。毛囊中的痤疮杆菌在食物(甘油三酯)充足的情况下必然大量繁殖,进一步加剧了炎症,形成红色的痘痘。

  挤痘痘不仅不能将痘痘清除,反而可能会使其加重,在脸部留下疤痕。自行挤压痘痘,会使炎症蔓延,也会让病菌进入,这样不但会出现更明显的色素沉着,甚至留下永久性、凹陷性疤痕。更为严重的是,乱挤痘痘,尤其是“危险三角区”的痘痘可能引发各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是危险三角区?

所谓“危险三角区”,即以人的鼻梁骨根部为顶点,两口角的连线为底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区域。

包括人的上下唇、鼻子以及鼻翼两侧等。

此外,人面部还有一个大“三角区”,即从眼部到嘴唇的大三角区。

危险三角区有多危险

一般来说,人体的静脉血都是向心脏的方向回流,而静脉内的静脉瓣则具有防止血液逆流的功能。

人面部的静脉却独具特点,面部静脉丰富,构成浅、深两个静脉网,与颅内静脉窦彼此相互交通,但又缺乏起“单向阀门”作用的静脉瓣——相当于没有阻止血液回流的“阀门”,血液即可向心回流到达颈部静脉,亦可离心反流进入颅内。

因此,一旦发生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可以通过血液进入颅内,发生脑膜炎或者脑脓肿,或随着血流播散到全身,产生多发脓肿和感染灶,甚至可发生败血症、脓*血症,从而危及生命。

挤痘痘和危险三角区

痤疮俗称“痘痘”或“青春痘”,是一种青少年面部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其临床皮损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其中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多具有明显细菌和(或)真菌感染征象。

而面部,特别是危险三角区部位由于皮脂腺较为发达,是痘痘的好发部位。

当人们挤压位于“危险三角区”的痘痘时,痘痘中所含有的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极有可能在外力作用下挤压至无瓣膜的静脉内,继而随血液回流颅内的静脉窦。

静脉窦就像个海绵体,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极易在此血液营养丰富部位快速生长繁殖,并随血液循环将面部感染迅速扩散传播至颅内感染甚至全身。

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组织蜂窝织炎、海绵窦静脉炎及栓塞、化脓性脑膜炎、脓*败血症、全身多脏器脓肿等,从而危及生命。

痘痘不要轻易挤

由上可见,挤痘痘确实不是件“小事”,痘痘也切不可轻易挤。

建议至皮肤专科门诊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病情较轻,多选择抗生素软膏、维A酸软膏、过氧本甲酰、壬二酸等药物外涂患处,每天2-3次,连续数天,等到痘痘完全“成熟”后自行掉落。

病情较重,则多需系统使用抗生素、维A酸类等药物。如果辅助中药治疗,效果会更好!挤痘痘一时爽,可也要注意安全哦!

专家提醒:如果孩子面部长了疥疮、痈或痘痘,应谨慎处理,千万不要随意挤压。正确的方法是保持面部的清洁,让痘痘自愈,如果痘痘多,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或用药。另外,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