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毛姆,总觉得像遇见了故人。他的书就像他本人一样,充满了机智与诙谐,偶尔还掺杂着对人性的嘲弄和对世事的宽容。
嘲弄和宽容本是两个含义相反的词汇,但毛姆的作品中却总能看到两者之间的对立和统一。由于知道人性是个什么东西,所以他总是对人有所不满;也正因为了解人性,他又总能对人表现出意料之外的宽容。
《月亮和六便士》大概就是这样一部堪称矛盾的小说,它集中体现了毛姆本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果你很喜欢读小说,我相信你不会对小说的作者表现得那样无知。如果你碰巧读过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比如托尔斯泰的《复活》,也许你会被书中“博爱”的思想冲击得头昏脑涨,一时半会还无法从“高尚”的顶点中堕下凡尘,那你不妨读一下毛姆,因为他的书中必定有某种东西能让你瞬间冷却下来。
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件件都是大事;读毛姆,你会觉得好像件件又都是小事。
这也许能说明毛姆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客观、冷静,以及对小说之于现实事务的举重若轻的态度。
读毛姆,人性的缺点和高缈总能于细微之处纤毫毕现。
1.表现最真实的人性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斯特里克兰在离家之初,他的妻子以为他在外面有了情人,于是便请求他回来,并表示可以原谅他的一切放荡不羁。然而当她听说斯特里克兰的出走是因为他要逐梦(画画)的时候,却立刻放弃了任何挽回对方的念头。
“如果他是疯狂地爱上某个人,带着她跑掉,那我可以原谅他。我认为那是很正常的事。我不会真的去责怪他。我会认为他是受到了勾引。男人的心肠是那么软,女人的心机又是那么深。但这是另外一回事。我恨他。我永远不会原谅他。”
艾美(斯特里克兰的妻子)的这段话似乎令人匪夷所思。为什么她能够原谅(想象中的)斯特里克兰的婚内出轨,却对他为了理想而抛弃家庭心怀怨恨?对于艾美的这种心理,毛姆在后文有一部分的解释:
“……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他为了女人离开你,你能原谅他;但如果他为了理想抛弃你,你就不能了,对吧?你认为你争得过别的女人,但斗不过他的理想,是这样吗?”
换句话说就是,对艾美而言,她认为自己可以斗得过一个有形的人,却斗不过一个无形的“理想”,这是有辱她的自尊的。
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的原因。更大的原因在于,她将外界(对她)的看法看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个不可抗力的因素,艾美必须想办法让自己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下变得体面一些,至少要在他人的目光下表现得体面一些。
斯特里克兰如果仅仅是因为在外面有了情人而离家出走,显而易见地,艾美将成为他人口中的“弱者”——一个不幸的女子,她获得的将是周围人的同情和理解。
但当斯特里克兰的出走是因为他要去学画画时,别人会怎么想?艾美将会被扣上一个“不可理喻”的帽子!想想之前,她可是最喜欢结交这类艺术家了,可家里隐藏的艺术家她却从来不知道!这又是一个多么大的讽刺啊!联想到她对流言蜚语的在意程度,不难想象,对于斯特里克兰将她置于如此不可挽救的局面将会招致她多大的怨恨。
说白了,在毛姆的笔下,艾美无非是一个有点自私的人罢了。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符合他人所定的“体面”的标准。即便是丈夫出轨(想象的)或是“染上疥疮”,也丝毫不能让步于她迎合世俗眼光的追求。这本质上是一种平庸和自私。
《月亮》采用追忆的写法,书中的“我”是历史的毛姆,故而书中“我的”观点也仅仅指毛姆以前的观点。以写作的那个“我”来看,艾美的种种言辞和心机固然令人匪夷所思,但其实都是年轻时的“少见多怪”。写作时的毛姆无疑是人生观更为成熟的毛姆,因此他对于人性的归纳和总结将更为令人信服。
年轻时的毛姆
这就是毛姆作品的魅力,他会直接告诉我们最真实的人性。
2.宽容
对于人性的态度,毛姆应该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是悲观并不代表偏狭。悲观是因为有所了解,进而对它不抱什么太高的期望。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成熟的悲观主义者要比寻常的乐天派要宽容大度得多。比如在对待性的态度上,毛姆就大胆地说了,“性是正常而健康的。”想象一下,一个对人性抱有极高幻想的人会怎么说?单纯地谈论性,恐怕都是令人羞耻的。
当然,毛姆作品最大的魅力来自于他总是为人的“非理性”欲求辩护。在世俗的标准下,人们对于理性思考以及理性生活的定义早已渐趋一致,那无非是对财富、事业和家庭圆满的追求,为了这个追求,人所做的一切都被看作是理性的。非理性就是像斯特里克兰那样,抛妻弃子,放弃了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在中年之时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虚无缥缈的“画画”中去!甚至因此离群索居、穷困潦倒。这在那些以理性自居的人眼里,该是多么反常和疯狂啊!
书中斯特里克兰画作的假想图
但毛姆对此却另有一番看法,并对斯特里克兰的行为表示深刻理解。
“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这就是毛姆的宽容,只不过这种宽容不同寻常,他不是对人犯了错误的谅解,而是他的头脑里能容纳与之见识和观点完全相反的事物。就像一个人喜欢吃榴莲,但同时又能对他人讨厌榴莲这件事表示理解和认同一样。
如果他认为你是对的,哪怕你站起来反对世界,他也仍然会选择原谅你。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宽容?
读毛姆,就像品味别样人生。他教会我们的是,如何在这个到处充满着世俗之见的世界给自己保留一处安息之所——在这里,你可以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可以不必成功,你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进行生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