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海域举行通信应急联动演习
本报讯
(通讯员刘英
惠金记
张达
霍雪梅报道)
7月4日11时27分,秦皇岛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12395报警电话骤然响起:“我是‘永隆发’轮,主机发生故障,失去动力在海上漂移,我轮已开始下沉……”话没说完,遇险电话12395忽然出现故障,电话中断。11时30分秦皇海上搜救中心值班人员立即拨打移动秦皇岛分公司联系值班电话,告之12395报警电话上显示的报警手机号码,提出对报警手机进行定位的请求。与此同时,另一名值班员迅速将12395出现故障的情况通报给通,请求帮助接通求救电话。通技术人员,迅速查找原因,进行了线路替换,把12395搜救电话转接到了另一台固定电话,11时37分线路畅通;移动秦皇岛分公司根据提供的报警手机号码,迅速对报警手机所在的船舶进行定位,确定海上遇险船舶的区域位置和WGS-84坐标位置座标,并于11时55分报告给搜救中心……
这是秦皇岛海上搜救中心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秦皇岛分公司、中国联通有限公司秦皇岛分公司、中国通(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分公司等搜救成员单位之间协同组织的海上搜救通信应急联动演习。旨在进一步检验搜救通信联动单位应急协调和手机定位技术在海上搜救行动中的实效,保障《秦皇岛市海上搜救通信应急联运机制》的高效运行,确保奥运及暑期期间辖区范围内搜救工作的有效开展。
据悉,此次演习定位地点涉及秦皇岛海域山海关船厂、东锚地、西锚地、戴河口、昌黎大蒲河等7个位置。演习共进行了4个小时,共有7条船舶在不同海域利用移动、联通两种手机拨打12395海上求救电话,并且分别真实模拟了遇险者手机在开机、通话、关机状态,以及12395报警电话故障等在实际搜救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参与演习人员70多人、各类车辆6辆、各类船舶7艘,手机14部。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演习非常成功,达到了预计的目的。从秦皇岛海上搜救中心向电信运营企业拨打请求定位的电话开始到确定遇险船舶的位置,平均时间为15分钟左右。此次演习检验了海上搜救通信应急联动机制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了联动机制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作能力,大大缩短了搜寻的时间,增加了遇险人员获救的几率。